当前位置:
央视特别节目《红色烙印》解说词文字稿丨第三季第3集
来源: | 作者:台词君 | 发布时间: 2024-07-25 | 18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首曾经流传于淮南根据地的歌谣,记录着金牛山反袭击战的胜利,传颂着这场战斗的制胜法宝。

 

这只皮质公文包经岁月洗礼,虽然褪了颜色,绣了铁锁,崩坏了铁手,却依然可以看出做工的精细,他见证了一位常胜将军百战不殆的军事智慧。193971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安徽定远组建,罗炳辉任司令员。这时的第五支队困难重重,战士军事素质参差不齐,枪支弹药极度匮乏,部队还要同时与日伪顽三方作战。面对严峻的态势,罗炳辉冤丝纪律。他结合实战经验,根据部队具体情况,开出了营地作战的三副药,大刀训练、单兵训练、战术训练。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整训,第五支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均有显著提升。三打莱安城、定远自卫反击战、半卡提保卫战。从19399月开始,第五支队用一场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巩固了皖东根据地,使根据地成为切入敌人卧榻之地的一枚钢钉。

 

194154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在安徽天长成立,罗炳辉兼任副校长,并亲自为康塔学员授课。战术课上,罗炳辉发明的梅花桩战术令学员们受益匪浅。这个极富创意的战术,为有效减少伤亡,将部队拆分成数个小组,像钉在地上的梅花桩一样纵深分布。此阵虽是分散布阵,可一旦打起仗来,各部既能相互协同,也可以迅速汇聚为一个整体,聚散有序,变化莫测。19414月,罗炳辉率部首试梅花桩战术,在苏皖交界的金牛山以牺牲54人的代价,毙伤日军两百多人、伪军三百多人。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日军,翻遍中外军事战术著作,也没有找到与之相关的只字片语,只得无奈的将其命名为罗氏战术。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