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纪录片《法医宋慈》解说词文本丨第1集:蛇毒案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5-03-24 | 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公元1247年,一位南宋官员在他61岁的时候,完成了一部旷世奇作,此书记载了他毕生断案洗冤的经历和神奇诡谲的验尸方法。这部著作的问世,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学科就此诞生,此书的作者就是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

 

本系列我们将穿越古今,以时间为镜,对照八百年间法医学的演进与发展。众所周知,凶器是破获一起案件的关键线索,而在特质各异的凶器中,有一种可以做到杀人于无形,那便是毒,从古至今,总有人妄图利用毒物作案,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是一股强大的法医学力量,将这些人推向了正义的审判台。

 

公元1232年,宋慈刚刚从江西信丰的一名主簿,升任为福建长汀知县,上任伊始,他便遇到了一起疑案,为了查出真相,宋慈决定开棺验尸。

 

钱斌:宋慈到任之前没多久,一个乡绅洞房花烛夜的时候,突然就死亡了。

 

棺中尸体已经开始腐败,但凭借经验,宋慈仍然从中察觉到一些信息。

 

陈新山:发现他尸体是褐(色)的,但是,除了这个褐(色)的现象以外,就没有任何的,什么刀伤棍棒伤,这样一些损伤,其次发现尸体是肢体肿胀。

 

综合尸体表面的这些特征,宋慈得出的结论与前任知县一样,死者为中毒身亡。但不同的是,前任知县认定投毒者就是新娘,并下令秋后问斩,宋慈却不这么认为。

 

钱斌:于是(宋慈)就着手重新查办此案。

 

吉驰:接下来他(宋慈)又对尸体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检验,在我们古代有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验毒的方法,就是银针或者是银钗验毒。

 

钱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拔出银钗,观察银钗的顶部,是不是有黑色的,这样一些痕迹出现。不过这个银钗顶部的这些黑色,有的时候,可能是死者体内的腐败物体,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你就要用皂角水,把银钗的顶部给它洗一洗,如果洗过之后仍然是暗黑色的,那说明这个人一定是中毒。

 

利用银钗验毒的方法,宋慈印证了此前的判断,死者确为中毒身亡,但是,要想更快更准确地锁定投毒者,宋慈还要进一步查明死者中的是哪一种毒。在《洗冤集录》中,宋慈详细描述了另一种验毒法。

 

钱斌:用米饭团子来验毒,这个看起来很荒谬可笑,但其实它是有产生原因的,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由于民俗文化的原因,法医是不能进行尸体解剖的。

 

陈新山:那怎么样才能够检查到毒物呢,采取这种糯米团子,塞入咽喉部位,而把另外的其他的,口、鼻、包括耳朵,还有会阴部肛门这些地方,全部把它封闭,再促进他(死者)体内的气体,向上提升,因此如果说他有(中)毒的话,就可以使糯米团子上沾着一些气味或者一些颜色改变。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