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经117°25′—117°56′,北纬35°07′—35°43′之间,这里是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平邑自古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处沂蒙山区的腹地,春秋时期为鲁国,战国属齐国,秦汉一度置平邑侯国,唐宋元明清属山东费县,1946年设平邑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距平邑县城40公里处,峻然屹立着一座曾子山,山势俊朗峭拔峰奇石怪,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林木葱郁,移步异景,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盆景”,素有“鲁南奇葩”之称。
风云变幻历史沧桑,现今的曾子山脚下的南武城故城斑驳犹在,曾点曾子墓冢千年悠悠,曾子山因出生于山脚下南武城村的孔子得意门生“宗圣”曾子而得名,又因曾子以孝著称,故当地人又称孝子山。
那曾子何许人也,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郑城镇魏庄南武城)人,生于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约卒于鲁悼公三十五年(公元前432年),享年74岁,葬于鲁武城城东今土桥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晚年著名弟子,儒家思想的重要传人,后世尊曾子为宗圣,与复圣颜回述圣孔级亚圣孟轲,并称“孔门四圣”,受到历朝历代的祭祀和褒封。
家世渊源
曾子的祖先夏少康帝次子曲烈,始封于鄫(今山东兰陵县向城),春秋鲁裹公六年(公元前567年),莒人灭鄫,鄫世子巫西逃至鲁,定居武城,去邑为曾氏,巫生阜阜生皙皙生参世代繁衍,其父曾点字皙,约生于鲁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约卒于鲁哀公二十年(前475年),曾子年少时,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寒,多跟随父亲曾点参与生产劳动。曾点约在公元前522年,孔子创办私学的时候师从孔子,后列孔门七十二先贤之一,他深知孔子学问渊博,为了让曾子有所成就,同拜于孔子门下。
从师孔子
曾子从师孔子阶段,是他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自曾子17岁跟随孔子学习,至30岁为孔子守丧3年结束,鲁哀公六年(前489年),曾子遵父命从学孔子于楚,后由楚至卫,在卫达4年之久,曾子小孔子46岁,在孔门弟子中年龄很小,跟随孔子学习的时间较晚,起初孔子对他的印象是“参也鲁”,认为曾子反应迟钝,但曾子刻苦努力严格要求学习大有长进,后为行甚笃,立志甚励,而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曾子不负师训,牢记孔子“学而时习之”之教导,“不能则学,疑则问“,君子学必由其业,问必以其序,问而不决承间观色而复之,倍受孔子器重,逐渐悟出了立身处世之道。
曾子随孔子居卫时,曾和子游一起到负夏这个地方参加葬礼,据《礼记檀弓》载,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褐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褐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經而入,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说曾子掩好里面的皮袄而吊,子游却袒露出皮袄而吊,曾子指着子游对别人说,那个丈夫还是熟习礼仪的呢,为什么露出皮袄而吊呢,当丧主为死者小敛之后,子游快步出来,掩好皮袄腰系葛带头系葛绖而后再进去,曾子看了以后说,我错了我错了,那个丈夫是对的,曾子虚心向子游学习,发现自己的错误后,立即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