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5》解说词文本丨第17集: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江宁
来源: | 作者:台词君 | 发布时间: 2024-09-27 | 104 次浏览 | 分享到:


南京,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城市,自古以来便以崇文重教著称。一千多年前,这里叫做江宁。那时,一位来自长安的诗人在此雅集吟咏、收徒授诗,被后人称作诗家夫子王江宁。

 

公元744年,王昌龄在江宁已经成为聚会的焦点。丰富的阅历、卓越的才华以及豁达的心态,文人士子都喜欢与他交朋友。

 

四年前,王昌龄从岭南回归后出任江宁县城,官阶八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是县里的二把手,相比于正九品的汜水县尉略有升迁,但跟他的仕途期望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在江宁工作一段时间后,王昌龄发现,虽然他与县令之职只有一步之遥,但为了避免与县令争权的嫌疑,上到赋税,下到治安,他什么都管不了,以至于府衙中的利息串通一气,只让他在文件上签字。至于文件上的内容,他一概不知。

 

两年的时间,王昌龄的理想就被现实击得粉碎。他在一首送给故人的诗中表示。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平民区郡府,不得展故人。诸事缠身,不得自由,就连看故人的时间也没有,年轻时兼济天下的理想也成了笑谈。

 

公元744年,唐玄宗将纪元方式从年改为载,天宝三年变成了天宝三载。这一年,是唐诗历史编年上重要的一年。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首次相见。写下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人贺知章驾鹤西去。

 

这一年,王昌龄因事进京城,至于何事,历史没有记载,可能是因为公务,也可能是想要展故人,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王昌龄在公元744年来到了长安。

 

在这里,王昌龄与好友李白相遇,这时候的李白已入翰林,正处于对玄宗失望,打算离京之时,这时候的王昌龄郁郁多年不得志。这样的两个人在这样的时刻再次相遇,奇妙的缘分和猩猩相惜的才情,让他们一起开怀畅饮,吟诗颂词。

 

除了偶遇李白,王昌龄还与王维等好友同游青龙寺,参加文士雅集。诗人们总是格外敏感,在小天地里纵情的同时,也感知到了大唐的变化。

 

这一年的三月初五,尊崇神仙、迷信道家之好的唐玄宗大肆褒扬安禄山忠勇可嘉,并任命他兼任范阳节度使。

 

离开京城的时候,王昌龄给自己的一位同宗兄弟写下一首诗,叫做素坝上即世玉女帝。他在其中写道。双尧跖趾草,竹影明光配公论日夕阻,朝廷蹉跎会。孤城海门月,万里流光带。不应百尺松,空佬中山矮。这些年自己仕途屡错,如今年华渐老,纵有治国良策,但远离京城,能够面圣的机会也越发渺茫。如果可以,他仍然相信自己这颗百尺之松不会空老于钟山之下。

 

在江宁的这些年,是王昌龄一生中的重要阶段。以他的诗歌创作能力,加上有置身于自然风光优美、物质生活丰富的江南,促使他进入一生中又一个创作高峰期。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