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了一组大型西周建筑遗址,建造年代约公元前12世纪。从今天的遗址上,我们还可以大致看到这座西周建筑的轮廓。依据专家复原推测,这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的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前堂、后室。唐室的两侧为通常的厢房,前堂和后室之间有廊连接,将院落围合成封闭空间。这座我们已知的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见证了合院住宅在中国久远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贾,还是文人学士、普通百姓,都建造了大大小小的院落。从广厦连屋的大宅门,到格局紧凑的小户人家,各种院落住宅演绎出辉煌与平淡交织的无数篇章。北方四合院的空间以院落为核心,不同规模的四合院拥有不同的院落数量。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四面各有房屋为和,是标准的四合房。四合院它其实是以内部的这个庭院作为主要的活动空间,而它外围的四周都是用墙面来进行封闭的。也就是说外人很难进入到四合院的这个核心的内部来。
一座标准的四合院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缩影。虽然说它里面的这个元素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可以说是五脏俱全,能够反映出这个社会的种种特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家庭也是等级鲜明的社会缩影。四合院深刻地反映了这种特性。
四合院中的正房坐北朝南,面宽和进深都是最大的,同时屋顶也是最高的,是整个住宅建筑的核心,因此由一家之主居住。东西厢房大多用作儿子辈的住房。古代未出嫁的女子地位不高,一般住在后罩房中,家中佣人住在稻作房中。大门通常采用一间门层的形式,设在东南角位置。所有的大门都设有门槛,门槛上安装一种特殊的石质构件,这种构建用一整块石头雕琢而成,名叫门枕石。门诊时的外侧部分凿为长方形或圆鼓形,称作抱鼓石,民间称之为门墩。门墩主要起装饰作用,是雕刻的重点,上面经常有复杂的各种兽面图案,表达辟邪吉祥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