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更多内容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10期《备急千金要方》剧本台词文字稿
来源: | 作者:台词君 | 发布时间: 2024-11-05 | 39 次浏览 | 分享到:

孙思邈:那时候长安城中一片繁华,但是我就喜欢医学,我就在长安跟各地医家广泛交流医术。后来太宗皇帝诏我,诏我到太医署授课。

钱诚(青年时期):师父,师父,来,您坐。师父,您身患热痢之疾,在家中几度腹泻,还几度晕厥,幸好您调了这个药。师父,今日不如不去那太医署了,我们回去休息吧!

孙思邈:休得胡言,今天是太医署新招医学生,受学的第一天,皇上命我给学生讲课,我怎么能不去呢。

钱诚(青年时期):但您的身体……

孙思邈:走吧,走吧!

(唐朝 贞观年间 长安 太医署)

众学生:恭迎孙公。

孙思邈:坐。诸位都是新入太医署学医的学生,诸位可知医者习业需要学的是什么?

学生一:学《本草》,识药形而知药性。

学生二:学《明堂图》,观其图而辨穴位。

学生三:学《脉诀》,知四时浮沉涩滑之状。

孙思邈:还有呢?

学生四:还须熟读《素问》《黄帝针经》《甲乙经》和《脉经》。

孙思邈:诸位说的都很对,诸位生逢大唐盛世,还有幸入太医署为学生,太医署是大唐医术和诸国的医学医术荟萃之处,也是我大唐为天下苍生培育医之大者之所在。各位既然来到这里,是否更应以“大医习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呢?

众学生:大医习业?

学生一:孙公,何为“大医习业”?

学生四:孙公给我们讲讲“大医习业”吧!

众学生:是啊,孙公。

孙思邈: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及先贤医家的诸部经方都要读,但又不可仅止于此。

学生一:请教孙公,还须学什么?

孙思邈:还须涉猎群书。若不读五经,哪知道有仁义之道呢?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作为医者,还须对生命具慈悲之心、敬畏之心,如此方能通达天地好生之真意,熟运岐黄治疗之技巧,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太医署官:孙公所说,如醍醐灌顶,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

众学生: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

钱诚(青年时期):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

众学生: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

孙思邈: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

众学生: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

孙思邈:我华夏医术源远流长,人得万物之灵而生,与天地相参为三,先贤为求养生疗愈,普救含灵之道,为功颇多。

神农:我遍尝百草,辨识其性味,欲以百草养黎明生灵之命,疗众生疾病之苦。

孙思邈:神农尝百草,以身试药,开华夏医术本草之先河。

黄帝:我轩辕氏,止诸侯之征伐,还黎明之太平,为苍生求医药,为天下立医官。

孙思邈:轩辕黄帝命岐伯为医官,为华夏医家之祖。

岐伯:我善识医术,为黄帝太医,黄帝求问治病养生之道,我据实以答。

黄帝:相传远古之人能活百岁,仍然身体灵活,不显衰老。

岐伯:远古时期的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乃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岐黄君臣对答,后人据传说而作《素问》《灵枢》,共十八卷,名《黄帝内经》,为医书之祖,是以医家之术,又被尊为“岐黄之术”,乃利益生命之道。

张仲景: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以来,不到十年时间,死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览众方,为《伤寒论》合十六卷。

孙思邈:东汉名医张仲景广采博验,乃成《伤寒论》,学先贤大医,当习其术,遵其道。

 

(唐朝 永徽年间 长安 太医署)

孙思邈:今日,将《备急千金要方》授予诸位,望诸位能将书中所载救人之法传遍天下,让天下医者人人有方,让大唐百姓家家通晓。《大医精诚》。

钱诚:凡大医治病……

众学生: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