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鹿原》
——东方卫视
苗阜:大家好,我们是来自古都西安的相声演员,我叫苗阜
王声:我叫王声
苗阜:陕西有个八大怪
王声:对了,八样
苗阜:说出来有意思
王声:那你给大家说说
苗阜:房子是半边盖
王声:帕帕头上戴
苗阜:面条像裤带
王声:碗盆分不开
苗阜:辣子一道菜
王声:锅盔像锅盖
苗阜:凳子不坐蹲起来
王声:秦腔不唱吼起来
苗阜:黑头黑脸一身黑
主持人:下一个
王声:诶,叫呢叫呢
苗阜:走了走了
王声:把头盔先卸了
苗阜:对把头盔卸了
王声:走走走走走
苗阜:谢谢各位谢谢各位,我们是地道的北方人
王声:没错
苗阜:黄土高坡,尘土飞扬
王声:黄土高原上来的人
苗阜:尤其是我身边这位
王声:我
苗阜:地地道道的白鹿原人,而且是名门望族
王声:怎么有名呢
苗阜:我研究他们家那家谱多少年
王声:您还研究过我们家家谱
苗阜:都是电子版的
王声:等会儿,家谱有电子版的
苗阜:都word版的你知道吗
王声:没听说过
苗阜:研究过,你们家那个宅子在那个地方就特别有名,人家原来出过名人
王声:您说的是哪位
苗阜:我说出来您各位可能都知道,明末有这么一位大名人
王声:明末,您介绍介绍,这个我倒不清楚
苗阜:王承恩,这位先生说实在话
王声:等会儿,陪崇祯皇帝吊死煤山那个
苗阜:没错
王声:太监
苗阜:嘿 你记得多清楚
王声:嘿什么嘿
苗阜:怎么了
王声:这不胡说八道吗
苗阜:就算不是你们老祖,你们家老祖也是王承恩同事,想当年您可能会纳闷,老祖怎么是太监,怎么有这一出
王声:就不能有我们这一家人
苗阜:这是有这个数字的,有数字记录的,已经有了他们这一家孩子了,但是一看日子不好过,走到这个炕跟前
王声:陕西睡炕
苗阜:睡土炕,走到跟前,娃他妈
王声:孩子的母亲叫“娃他妈”
苗阜:看着一炕的孩子,你知道吗
王声:一炕的孩子
苗阜:那时候没搞计划生育,我准备进宫去
王声:进宫去啊
苗阜:宫里这个日子好过
王声:宫里日子好过
苗阜:一刀下去就宫务员了
王声:是什么了
苗阜:宫里的这个勤务人员呐
王声:那怎么能叫公务员呢
苗阜:就这么一说,说罢走向厨房,掂起这菜刀
王声:拿菜刀
苗阜:一看这个好家伙来吧,眼一闭牙一咬,走,“啪”不干净,“啪” “啪”四十多刀,这下就能进宫了
王声:还能进宫了,这是您要进宫还是我们老祖进宫啊
苗阜:我这是表演你知道吗
王声:还表演,别胡说八道,这个不可能的事
苗阜:当然,王声老师对这个东西现在已经不太了解了,他们已经是走出白鹿原的一代人了
王声:对我是
苗阜:走向城市啊
王声:我在西安生活了
苗阜:走向城市,像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这样子,我觉得传统应该了解,但是新的东西也应该继续发扬,你像很多传统现在各位,可能包括您各位都不太了解了
王声:观众不了解吗
苗阜:最基本的咱们现在传统节日有多少人还能记住
王声:天天过啊
苗阜:当着各位面考考你
王声:您还要考考我
苗阜:每年正月初一什么日子
王声:春节
苗:二月初二
王声:龙抬头,吃炒豆的 剃头发
苗阜:没错没错,三月初三
王声:这叫王母娘娘生日,蟠桃会
苗阜:嘿,不错,五月十二日
王声:汶川地震纪念日
苗阜:汶川地震你们家黄历上有吗
王声:您说的五月十二日什么节
苗阜:屈原烧头七
王声:头七也算节吗
苗阜:当然了,再往后算,六月十三日能记得吗
王声:有屈原没有
苗阜:没有屈原
王声:六月十三什么节
苗阜:王母娘娘过百天,三月初三生的,六月十三正好一白天
王声:您这儿有正经节日没有
苗阜:有正经,八月十五
王声:中秋节
苗阜:还叫什么
王声:月饼节
苗阜:还叫什么
王声:你说叫什么
苗阜:屈原烧百天,五月初五死的,八月十五日九十天,再加十天八月十五
王声:这事儿您记这么清干嘛
苗阜:现在咱这些东西研究出来,咱好给人出去散播去
王声:还散播这个
苗阜:现在多少相声演员走出国门了
王声:对,有出国的
苗阜:我做好准备,我要走出国门去,您看我这八零后
王声:哟,您稍微等一下,八零后,跟刚出土的似的你这
苗阜:稍微长得着急了一点别管这个,我就准备学习英文,
王声:学英语
苗阜:您别看我年龄不大,我已经会十几个国家的英国话,这是一点一点长期的
王声:别说了,别说了,十几个国家英国话,不就一门英语吗
苗阜:这不是显得会得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