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更多内容
纪录片《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解说词文本丨 第3集:生命交响
来源: | 作者:台词君 | 发布时间: 2025-02-15 | 35 次浏览 | 分享到:


古老的荒野,原真的自然,万千生命的蓬勃乐土,生生不息的东方家园,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项前所未有的自然保护工程,已经开启,守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的多样与完整,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万物共生,欣欣向荣。

 

中国国家公园。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改变了东亚的气候,相对于世界同纬度地区,荒漠草原等地貌心,中国的北纬三十度沿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湖北神农架,水汽充沛,丛林繁茂,被誉为北纬三十度的绿色奇迹。

 

这里是川金丝猴湖北亚种的唯一栖息地,这只年轻的雄猴,在一年前的激烈争斗中获胜,告别单身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庭,小猴子的出生,让这个家庭热闹了不少,年轻的猴王要负责保护母猴和小猴的安全,还要哄全家开心,这靠的不再是武力,而需要温柔和耐心,闲暇时候殷勤地为母猴清理毛发,以此增进感情巩固地位。

 

此刻的威胁来自家庭之外,强壮的雄性金丝猴直接通过争斗,来抢占地盘,甚至争夺母猴,来自另一个家族的公猴,已经大大突破了安全距离,这是再明显不过的冒犯,新猴王毫无畏惧直面挑战,对手显然更加强壮和富有经验,失败的年轻猴王只能选择放弃原有的领地,幸好家庭还在。

 

残酷的生存竞争,在这片森林里上演了数千万年,神农架区域2016年起,进行了六年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这里是一座天然物种基因库,位置恰好处于中国版图东西过渡与南北交会的地带,气候温凉湿润,复杂的造山运动,带来近三千米的海拔高差,为古老珍稀特有物种提供了生息之所,极高的物种密度,加剧了森林中的生存竞争,由此演化出了多样的生命形态和奇妙的生存智慧。

 

中华蜜蜂,看似不起眼的外表下,承载着重要的使命,中国约三分之一的本土开花植物,都依靠它传授花粉,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寒山区,都能见到中华蜜蜂的勤劳身影,近百年来由于产蜜量高的外来蜂种被不断引进,中华蜜蜂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减少了超过75%,可是外来蜂种采蜜倾向比较单一,中华蜜蜂则是采百花蜜传百花粉,外来蜂种无法替代中华蜜蜂的授粉功能,为了维续本土植物的正常生态,神农架林区设立了中华蜜蜂保育基地,是湖北省唯一不饲养外来蜂种的区域。然而仍有一种危险,需要中华蜜蜂独自应对,胡蜂将中华蜜蜂视作美味,并狡猾地与之毗邻而居,饥饿的胡蜂徘徊在中华蜜蜂家门,小蜜蜂用相似的频率挥舞针刺,摆出集体防御的姿态,面对这个阵势,胡蜂改变了策略,隐藏在草丛中等待时机,外出的小蜜蜂飞回巢穴,满载的花粉降低了它们的飞行速度,胡蜂锁定目标发出攻击,小蜜蜂被逼到无路可逃,只能回头直面强敌,胡蜂的体形是中华蜜蜂的三到四倍,胜负毫无悬念,胡蜂会把猎物带回巢穴,喂食自己的幼蜂,外出采蜜的中华蜜蜂陆续归来,胡蜂如法炮制大开杀戒,情况严重时中华蜜蜂的蜂群会损失近三分之一的工蜂,甚至被迫弃巢逃亡。

 

小蜜蜂看似无力抵抗,但战事还没有就此定局,一支突击队涌出蜂箱,小蜜蜂的叮咬不能穿透胡蜂坚硬的外壳,它们将采取另一种致命的战术,越来越多的中华蜜蜂将胡蜂包裹起来,团成球形,它们以相同的频率振动翅膀,使蜂团中心的温度迅速升高到46摄氏度,刚好超过胡蜂的高温耐受极限,中华蜜蜂自身能够承受住约51摄氏度的高温考验,它们利用这个优势,把胡蜂活活烤死在包围之中。

 

在丛林里,不能小瞧任何一个对手,偶尔也会有免费的大餐,在险峻的山林之中,许多物种都凭借群体协作的力量,与同类或天敌竞争抗衡。

 

在山谷里的溪流中,一种体形硕大的生物选择了另一种生存之道,它们匿踪潜行独自生活,中国大鲵安稳地躲过了冰川期,从恐龙时代幸存到了今天,这种体形庞大的,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即使演化出了能够呼吸的肺,它们大多数时间,还是沉寂在冰凉的水底,放慢节奏把代谢消耗降到最低,这只大鲵已经超过一个月没有进食了,它在水中游荡着,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等待猎物上门,静止的大鲵就像一块岩石,它依靠嗅觉和听觉定位猎物,没有十足的把握,绝不会浪费体力贸然出击,成败就在一瞬,气温开始转凉,对于这只大鲵来说,还有一件大事不能再拖延,那就是在冬眠之前找到配偶,雄性大鲵沿着岩石缝隙,追踪雌鲵留下的气味,遇到异性并不容易,任何机会都不容错失,雄鲵主动示好,它试图拱到雌鲵的肚子下,赢得对方好感,雌性大鲵并不愿轻易配合,频繁地骚扰超出了它的忍耐限度,雌性大鲵的攻击毫不留情,雄鲵仍旧不打算放弃,冷酷猎手彻底放下身段,不断用自己的温柔来感染对方,终于收获了一个满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