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注定是一场凶多吉少的远行。在汉代,长城戍边人中有当地人,也有谪边罚作的罪徒,还有无数来自内郡赴边戍役的士卒。他们辞别父母妻儿,从全国各地万里迢迢来到西北,在戈壁深处的边塞长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繁杂而艰苦的戍役劳作。
这些在边关保家卫国的将士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一批曾沉睡于地下的汉代简牍,用凝练的文字记录下了戍卒生活的丰富细节。
甘肃简牍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省级简牍专题博物馆,收藏了近4万枚简牍。这枚汉简就记载了四个人在迁徙边塞的路途中不幸死亡,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抵达边塞之路充满坎坷,人们骑马、徒步或搭乘牛车,需经历数月的艰难跋涉才能到达。途中不仅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食宿无着的困境,还可能遭遇不测,生命受到威胁。
汉简中有很多对边塞恶劣气候的描述,说明甘肃这里地热天寒多风沙的特征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作为军事防御设施,长城的布防讲求易守难攻,因此多会选择修建在地形复杂、有险可守的地形地貌过渡区。生态环境脆弱,酷暑严寒难耐,可以想见当时戍边将士所面临的生活条件的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