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罗翔老师:AI时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文字稿)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5-05-07 | 40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家好,今天想讲一个跟读书有关的话题,因为这段时间,各行各业的朋友,都有一种职业的危机感,认为自己的工作迟早会被人工智能取代,那朋友圈呢,也有很多人用人工智能来吟诗作对,无论是平仄对仗还是辞藻华丽,都让我甘拜下风。

 

那事实上,我也用人工智能写过不少合同文书,制作过精美的PPT,这都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所以身处AI时代,还需不需要读书呢,结论是肯定的,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完全可以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小书童来帮助我们阅读,我就把读书,分为功利性读书和非功利性读书两种,前者谋食,后者谋道,但谋道和谋食并不矛盾,功利性读书和非功利性读书,也不是非此即彼,两者是可以相得益彰的。

 

作为学者,每年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都会写一些学术论文,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功利性阅读,说是读书,但更多是用书,对于开阔视野,收集资料,人工智能这个小书童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你比如最近有人问我关于重婚的案件,我就想写一篇与重婚有关的学术论文,我就打开了手机上的腾讯元宝,问了元宝一个问题,说我想写一篇关于重婚罪的学术文章,可否把学界关于本罪的研究做一个综述发给我,它9秒钟就给了一个深度思考后的答案,还吓了我一跳,基本上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我问它呀,重婚罪的设立是否与自由主义有冲突,结果它的回答呢还是让我蛮意外的,感觉比我的不少学生都要强一点。

 

当然学术研究,不能由书童越殂代疱,所以书童说的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还是害怕人工智能学会了人类的核心能力,诡诈,所以问它引证率最高的学术论文和权威判例,它列出了大量的文献和判例,我一一核查,结果还是发现了不少错误,所以我又换了联网模式,小书童的表现才恢复正常,所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查找文献资料,还是尽可能应当使用的是联网模式。

 

那除了功利性,读书更重要的是非功利性读书,功利性读书看似有目的,但它的目的就是功利,而非功利性读书看似漫无目的,但它的目的就是无功利,就是让人逃离工具主义的牢笼,今天的人们之所以感到被异化,就是失去了功利与工具以外的目的。

 

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工作,一旦失去了对意义的追问,科技也就带来越来越大的压抑,科技越进步,我们越觉得自己是工具人,因此非功利性读书,可以让我们与人类伟大的先贤对话,在历史的时空中获得关于人生的智慧,感悟人生的意义,拥有对抗无常的力量,如果我们只是通过人工智能来获得知识,那么我们也就失去了亲自聆听与思考的机会。一旦人类忘记了思考,我们也就将论为彻底的工具人,这就是为什么《娱乐至死》的作者会说,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但是人工智能这个小书童,依然可以帮助我们开启与伟大先贤的对话之旅,我最近在从事一本关于经典书籍导读的写作工作,所以我也在重读经典,那读经典有泛读和精读两种,对于大部分朋友,这个经典书籍,往往是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然后拍个照,凑个九宫格,发个朋友圈,文案大概是,今天我在与人类伟大的先贤交流,一杯茶一本书,一个闲适而愉快的下午,我们都喜欢装,毕竟装着读书比真正读书要容易的多,但是还是有不少朋友是真的想读书,但读不下去,我个人的体会是,硬读咬牙读完,因为人类所有的成就靠的都是艰辛的努力,没有什么快乐教育一说,所有的教育都不会让人很快乐的。

 


以上文字稿由【幕析图像】视频硬字幕提取软件识别整理。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