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可凡:宋轶,因为大家都知道,你是个特别优秀的演员,可是我这次给你做访问,我去读一些资料,发现你还参加过主持人大赛是吧。
宋轶:对,我大概是高中的时候,就参加了一个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比赛,叫新苗杯,我当时记得是湖北没有,因为我是湖北人,湖北没有赛区,我是到福建的赛区参加的,最后比到总决赛,去北京参加的比赛。
曹可凡:后来你也参加过央视一些晚会的主持。
宋轶:对。
曹可凡:做演员和主持人,你觉得这两个不同的领域,是一种什么感觉?
宋轶:我觉得主持人的话可能对于临场发挥,包括本身的文学素养,艺术涵养有很高的要求,因为主持人本身还要接触不同的嘉宾,你要对于不同的人的性格色彩给出你的反应,要非常迅速地给出一个答复,让现场的效果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对于临时的反应要求更高一点,作为演员的话可能我们更多的是可以现场去讨论剧本去拍戏,会有再研磨的机会,这两点我觉得是不太一样的,可能跟主持人相对会比较贴近的,我觉得是话剧,话剧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你不知道今天会出现什么舞台事故,会有什么舞台失误,你也不知道你的对手今天有什么临场的发挥,你要根据他的即兴发挥,给出一些你自己的的反应,又或者说你在台上演出的时候,你也不知道现场观众的反馈是怎样的,今天可能观众非常兴奋,你也非常兴奋,明天可能观众没有那么兴奋,但是你也要保证自己演出的水平,我觉得这个是(演员和主持人)不太一样和比较雷同的地方。
曹可凡:其实我作为主持人也参加过一些戏的拍摄,我觉得拍戏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还是很有难度,一个专业演员其实是需要有一些技术训练的,所以你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成长过程当中,你觉得有哪几个重要的节点,可能现在看起来,是你事业的转折点?
宋轶:我觉得是有几个质变的点,第一个就是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像《伪装者》那个时候,那个是我觉得,我自己个人积累的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也算是一个分割线吧,突然因为这部作品有很多观众认识了我,认可了我,被很多导演制片人所认识到,因为之前一直是处于一个毕业之后新人的状态,很多人是不认识我的,无论我的演技是否好,好或不好,大家不知道我。
曹可凡:通过《伪装者》大家认可你了。
宋轶:对,大家看见了我。
曹可凡:其实在这个之前你作为一个演员,肯定有很多积累,比如说你在学校那几年的训练,也包括比如说那时候参加李少红导演《红楼梦》的拍摄,其实这些都是你慢慢积累,从量变到质变,这个当中经过多少时间的变化,让你突然悟到表演的真谛?
宋轶:其实因为我是中戏(毕业),在中戏上学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对影视剧不了解的,因为我们是学习舞台剧,所以我们的表演风格模式,包括我们对人物的揣摩,可能更会倾向于话剧,是教我们在剧场里怎么样表达或者刻画这个人物,但是我记得我大三的时候,拍第一部戏《红楼梦》》的时候,我是完全对影视剧没有概念的,我不知道机器摆在那儿,它是有一个景别的,我觉得就是像我们在学校里一样,你只要不走下台一直演就可以了,而且我的发声习惯是希望最后一排的观众能听到我的声音,其实我是不知道这个话筒是可以任意发挥的,所以有的时候我讲台词很大声,比如说我们两个坐这么近,然后很大声地说给你听,其实有一点像喊,因为我的声线本来就比较细,所以我很希望你能听清楚,李少红导演她当时就说宋轶,你可不可以不要对着山那边说话,因为我不懂嘛,当时拍了一个电影叫《孟二冬》,机器摆在那儿我演演演,演出画了我还在演,还哭,导演说,你这个时候的表达其实我也看不见。
曹可凡:这是无效表达。
宋轶:对,你就在那儿演就好了,有时候全景哭得很伤心,因为可能要拍很多条,拍到近景的时候,可能情感就已经宣泄完了,导演说那你这样我也看不见,我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样一个状态,所以小时候是走了一些弯路和复杂的过程的,我记得拍了一部戏叫《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跟温峥嵘老师,那个时候也是刚毕业,那是我接的第一部戏量很多的戏,开始也是没有什么人物的状态,一直到快杀青的时候,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些什么,但是你又不能具体地表达它,但是我现在回头看,那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量变真的会,原来实践出真知,量变真的可以有质变。
曹可凡:刚才你也说到了《伪装者》,这个对于你的演艺事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现在想起来,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进组,因为这个组里头的演员,都是已经被大家所熟知的,很有经验的演员。
宋轶:其实最开始接触这个剧本的时候,我是没有对自己抱特别大期望的,因为我当时是,我记得我应该是在一个沉寂期,就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剧组找我,直在很被动的一个状态,但是我一直在坚持,就是努力在坚持,因为当时也有一些同学去转行,或者去做别的事情,大学毕业之后总是会有一段时期,我觉得是大家要守住寂寞,耐住这种沉闷的,当时李雪导演是通过我的班主任找到我的,然后通知我试戏,他发给我那个剧本的时候,就是副导演发的时候,我看了那个人物小传,我觉得这完全不适合我,所以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是没有试的,我说导演你确定找的是我吗,大概是这个意思,导演说对啊,白我说我看了之后觉得完全不合适,因为于曼丽这个人设,她过往非常沧桑,我那个时候是刚毕业的状态,人物小传对她的描述,我觉得很娇媚很风情,又很聪明又有一丝清冷,我觉得天哪这离我太有距离了。
曹可凡:跟我哪儿哪儿不挨着是吧。
宋轶:对,我演不出来这么多层次,因为她很妖娆,她的一定的身份属性,我说我这完全我不会,因为在学校里我一直演的角色,都是女儿妹妹,就是生活阅历很浅薄。
曹可凡:清新可人的那一类角色。
宋轶:对,我说我这个驾驭不了,我真的不行,我说导演你要不然再想一想,我说如果你真的觉得我可以,那我下次再来试。
曹可凡:导演肯定觉得这是个傻姑娘。
宋轶:对,愚蠢,然后我就回去了,我忘记是当天还是第二天,副导演就给我打电话说,导演还是觉得你合适,还是想让你再来试一试,我就去试了,试的当天,试完之后,我就能感受到整个剧组,试戏现场对我是很满意的,其实也是给了我这种自信,虽然我的长相和大家对这个人物的概念不太一样,但导演说我就想找一个不一样的,一看这个人物小传她应该这样,一看她果然这样,我不想找一个这样的,我就想看上去就是很学生的感觉,然后她其实她如此坎坷和沧桑,她是这样的一个人。
曹可凡:一个看似清新可人的外表背后,其实有些非常复杂的人性的东西在里头。
宋轶:对,他 (导演)就想,我就想给大家这种惊艳或者吃惊的感觉。
以上文字稿由【幕析图像】视频硬字幕提取软件识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