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更多内容
纪录片《南京城》解说词文本丨第4集:虎踞龙盘 下集
来源: | 作者:台词君 | 发布时间: 2024-09-27 | 59 次浏览 | 分享到:


石头写下的历史,往往无字。明成祖朱棣篡夺了皇帝的地位后,他内心深处的隐秘忏悔,以孝的名义婉转的表达在父亲的孝陵上。他要为父亲朱元璋竖起一块顶天立地的杯。这个巨大而艰难的表白,必须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是朱棣征集全国数万工匠,开始了萧山刻碑的浩大工程。

 

但是直到永乐三年孝陵竣工,阳山下还只是凿出了一块碑材。朱迪眼中的巨大遗憾,今天依然静静地躺在南京城外的山野。

 

巨制大杯的缺位并没有影响孝陵的营造。自1369年开始由朱元璋亲自选址,至1413年明成祖朱棣营建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楼,孝陵工程前后延续近40年,动用人力军民数十万。明孝陵是朱元璋一生的终点,他选择了南京作为万世基业的国都,也选择南京作为百年后常年安寝的所在。神道弯曲延伸,两侧的石刻、石兽、石人线条是卓普而凝重,一如这个明帝国开创者的布衣风格,务实,骨子里厌恶奢华,他要的是威严、秩序,是沉浮,连同这种辉煌都是内敛厚重的。明孝陵肃穆的气质告诉人们,在这里安息的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地貌。

 

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口气像极了朱元璋,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夸张阿谀,简洁的如同一个指军令。明孝陵是中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被依中山遵照唐宋帝陵依山为邻的传统,同时也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新格局。此后,明清两朝五百多年里,二十多座帝陵的建设规制都依照明孝陵而来。因为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500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200373日,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已全票通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旧时中观及老僧相看多怪往来曾问君何事3000里,春夜长鸣秋笑0。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著名学者、明末遗民顾炎武先生在北京夜拜过朱棣的长陵之后,千里迢迢来到南京孝陵拜谒。在他的后半生中,这样的参拜多达十次。笑灵在静卧悄然之中,成了明末移民的精神支柱,是漂流无主的臣民的心灵皈依的家园。就在顾炎武去世后的两年,1684年冬,清康熙皇帝南浔到达金陵,在视察过旧日的紫禁城后来到孝零,30岁的玄烨命令随从诸臣在文武坊外下马,极其谦恭的由旁边的甬道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