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论当代中国画史,有一个人物,是无论如何也回避不掉的,他就是齐白石,通过对白石老人的后人和弟子的采访深入,我们发现,白石老人从来不喜欢人家称他为大师,而是总把自己叫做大匠,齐白石口中的这个大匠,说白了,其实就是湖南乡下对木匠的称谓。
齐慧娟:我们家是苦出身,我老说我跟他们说,我说我们家是正经的根正苗红,我们家是世代农民,所以为什么他题了一个大匠之门,很多人我们现在有些人成名了,会以自己过去是个农民,是个木匠这种出身觉得是耻辱,他不,他始终以自己是一个,靠双手吃饭是一种荣耀,我是自力更生的,我爷爷这一生,也很传奇,他历经了三个朝代,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他27岁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开始学画画了,他最开始在湖南的时候,他是画工笔人物画的。
光绪年间,齐白石被桂阳州的同乡夏午诒叫到了西安,开始了第一次离家远游,在西安,齐白石经夏午诒介绍,认识了掌管陕西司法监察的布政使樊曾祥,此人别字樊山。
齐慧娟:包括樊樊山,这都是当时清末的大员,那么当时这些人就说,樊樊山那时候,特别喜欢我爷爷的画,然后就说齐璜的画,画得这么好,说我推荐你去宫里头,给慈禧做画师,好像是能拿到四品的俸禄,而且你也没有什么事儿,偶尔给她代代笔,你还可以照样卖画,而且你作为宫廷御用画师,那卖画更是不得了,结果没想到我爷爷一口回绝了,我爷爷说,我也就是个画画的,我就凭两只手吃饭就足以,然后这些朋友聚在一块就说,说这个齐山人,志行倒是很高,可惜脾气是古怪了一些。
光绪31年,齐白石游学,来到广西桂林,正好碰到蔡锷将军练新军,于是蔡锷就托人找到齐白石,想请他到军营里做教习。
齐慧娟:后来蔡锷就托人找了我爷爷,他也买了很多我爷爷的画,很喜欢,能不能让那个齐老师过来,给这些人上两节课,这样也省得他们外面去闹腾,也让他们多一点技艺,长一点知识,长一点品行,当时给钱给的特别多,后来我爷爷也断然拒绝,我爷爷说,我不跟官场来往。
民国初年的湖南,被兵祸匪乱驱赶着背井离乡的人们,更像是一群前途未卜的候鸟,木匠出身的阿芝(齐白石),快到花甲之年,他原想着在老家安享天伦,如今行囊已经摆在脚边。
齐慧娟:那么他当时实际50多岁,最盛年的时候,正好赶上民国最战乱的时候,当时湖南闹土匪,他是因为没有办法了,当时湖南的土匪就说,这个芝木匠,我爷爷原来的名字叫阿芝,芝木匠也有被绑票的资格了,所以他为了保存家庭的实力,只能北上,到北方,当时也因为北方有很多朋友,都是在北京聚居,就劝他说到北京来,再开一番天地,所以他就,五十八岁毅然又来到北京,成为了一个中国最成功的北漂。
从木匠到画师,由工笔转而写意,他从来不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
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口,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法源寺的所在,刚到北京的齐白石,就曾在这里落脚,靠卖画刻图章维持生计。
齐慧娟:刚开始大家不太认他,因为我们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学,都讲究说有出处,北京又是当官的多,他是一个乡间来的老农,没人能看得上他,所以一说人家比如说一个,一平尺画要卖四块钱的话,他可能当时也就能卖两个大洋,所以生活刚开始也非常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