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更多内容
纪录片《幼童》解说词文本丨第1集·下
来源: | 作者:台词君 | 发布时间: 2024-10-29 | 17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多少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远涉重洋,但朝廷立志要选派出真正的聪颖幼童,曾国藩、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聪颖子弟不可多得,必其志趣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华者,方能远游异国,安心学习。于是在上海专门成立了幼童出洋的办事机构,出台了沪局挑选幼童章程。章程严格规定了留学幼童的年龄,李鸿章将原计划12岁到20岁的年龄范围改为16岁以下,因为如果20岁才出洋,等到15年的学习结束之后,很容易遇到家中父母故去守孝之事,这样报效国家的时间有限。

 

刘申宁(历史学家):当时曾国藩定条件的时候定的比较宽,说只要不贪不偷,比较老实,这个本分人家的孩子聪明就可以了。李鸿章提的条件不是这个东西,李鸿章提的条件是出身要清白,人的思想要敏捷,学东西要快,长相还要好,长得要体面,出国以后影响国家形象。这个名字起的不好的还得改,不雅驯者要责令家里还得改名,所以要求非常非常多的条件,很苛刻。

 

如此严格的选拔条件,在当时的中国,又有谁家的父母甘愿送孩子出洋呢?

 

我的一个表兄在上海做生意,他回到家乡时,带来政府正在招收学生出洋留学的消息,而且把这一切描绘得天花乱坠,极力鼓动我的母亲,让我报名参加。

 

李恩富那年12岁,父亲在三年前故去。在表兄的劝说之下,母亲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同意或者否定,而是让他自己拿主意。

 

理查德·李(留美幼童李恩富的孙子):他没有说母亲给了反对的意见,她像是一个比较沉默寡言的女士,祖父似乎是个有点喜欢冒险,可能在家里比较调皮捣蛋,似乎他在家中很活跃,聪明伶俐,喜欢做很多的事情,对旅行感兴趣,最后,他母亲同意了。

 

家在广东香山的李恩富,后来成为第二批留美幼童。

 

另一名留美幼童詹天佑,祖籍安徽婺源,后举家迁移到广州,祖上经营茶叶,到詹天佑父亲詹兴洪这一代,家境衰落。当年詹兴洪有一位好友在澳门经商,带来了政府选派幼童出洋的消息。

 

詹同济(留美幼童詹天佑的孙子):他们两个是好朋友,从小就是指腹为婚。将来我的女儿就嫁给你的儿子,因为他很喜欢这孩子了,先订的婚,后才劝要走出国留学的道路,这是一条很有发达的道路,无论如何要送出去。这个父亲母亲舍不得,他一再的劝。

 

在未来亲家的劝说下,詹兴洪忍痛决定送12岁的长子詹天佑出洋相,詹天佑成为第一批留美幼童。

 

130多年前,住在今天广州逢源正街的梁家送了两个儿子出洋。当年梁家的长子梁普照在13岁时,带着自己11岁的弟弟梁普时赴美留学。

 

梁赞勋(留美幼童梁普照的孙子):120个留美幼童当中,在一个家庭里送出两个子弟到美国留学的一共有五家,我们家是其中之一。

 

梁赞勋的曾祖父梁焕南当年在上海一带经营茶叶生意,与洋务官员和外国人时有接触,思想比较开明。当政府在上海选拔年幼学生出洋时,梁家的两兄弟同时成为第二批留美幼童。梁家兄弟没有留下当年留学时的任何照片,但我们在福州马尾马江海战博物馆寻找到另外一个家庭两兄弟留美前的照片,他们是第一批留美幼童黄仲良和他的弟弟、第三批留美幼童黄季良。他们的父亲黄道平当年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的洋务官员。

 

在所有四批120名留美幼童的资料中,有一个数字引人注目,那就是广东籍的幼童占了70%以上,而广东籍的幼童又大半出自广东香山,即今天的珠海、中山一带。

 

今天珠海一个叫做唐家湾的地方,是当年七名留美幼童的故乡。从唐家湾出去的幼童,日后有成为民国第一任总理的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撰写过唐家侨史的唐有淦老人骄傲地谈论起唐家的对外交流的历史。

 

唐有淦:在我们这里,应该说大概是在1700年的康熙朝时候,我们这里已经有人通过澳门到外洋去谋生去了。这些人到美国留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并不是很稀罕。

 

唐家历史上曾出过多名重要的洋务官员,像当年怡和洋行总买办、后被李鸿章委派为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唐廷枢,就是唐家人。

 

早年的开埠通商,让广东沿海一带的人们较早接触外部世界,接触西学。而身边那些从家乡外出投身洋务事业的人,他们颇为发达的命运,让这里的父母多了一些送子出洋的勇气。

 

同样祖籍广东的容闳,现在已经被清政府任命为留学事务局的副监督,在上海负责招选出洋幼童。当第一批留美幼童招生工作受阻时,他立即决定南下广东,返回自己的家乡。

 

在广东沿海一带,幼童出洋之事得到了积极的反馈,第一批留美幼童中,超过80%的孩子来自广东。

 

1872年,第一批挑选的30名留美幼童在上海等待出发。此时,幼童出洋计划的决策者之一曾国藩去世。在他去世的七天前,李鸿章给他写了一封信,感慨目前中国面临3000年之大变局,当下的局面是改革正遭受重重阻力,前兴之而后毁之,此信之而彼疑之。他说,今天老师你和左宗棠公尚健在,就有那么多的异议,再数年、十数年后更当何如?

 

公元1872811日,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启程。临行前,所有孩子的父母和政府签订了一份15年的合同,上面写着,业成后回华差遣,不得私在华洋各处另谋生理,其在洋在途,如有天灾、疾病、不测等事,各安天命。尽管在选拔章程上写着选拔幼童不分满汉子弟,但是在所有120名幼童里,没有一名满族贵胄子弟。

 

回想当年和我母亲告别我没有拥抱她,没有亲吻她,那样做是非常没有中国体统的。我只是四次下跪给她磕头,她试图保持很高兴的样子,但我能看见她的眼里满是泪水。

 

公元1872811日,第一批留美的30名幼童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