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更多内容
央视纪录片《佛国记》解说词文字稿丨第1集:乱世寻法
来源: | 作者:台词君 | 发布时间: 2025-01-11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公元4125月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让宁静的印度洋,变得危机四伏,不过在这惊涛孩浪里,竟还有一艘单薄的海船,迎着风雨,向遥远的东方艰难航行,在这无法抗拒的自然之力面前,船上的所有人,只能遵循一种传统,而又无奈的方法,那就是放下船帆,向自己的神灵祈祷,把命运交给不可预知的未来。

 

在惊惶而杂乱的祈祷声中,一位平静而安详的年老僧侣,逐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没有祈祷,更没有惶恐不已,只是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传递内心的安宁,因为这位僧人,早在十三年前,就将自己的生死置身度外,他现在心中最大的牵挂,就是这身后的经书,如果这些珍贵的典籍,与他一起葬身大海,那么东方故国的僧徒,还要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经历更多的迷茫,但是他却不知道,一个比暴风雨更加可怕的灾难,即将降临在自己的身上。

 

此时风暴中的海船,已彻底失去了控制,信奉婆罗门教的客商们认为,这个笃定的佛教徒,可能就是这场灾祸的源头,是不是该把他扔下大海,作为祭祀的供品,以便求得海神的宽怒呢,人性的丑恶带着死亡的气息,笼罩在船舱之内,这位名叫法显的僧人,无法猜度自己生与死的未来,唯有静静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公元337年,中国北方的后赵王朝,立国十八年,在这个新兴国家统治下的,平阳郡武阳,一个婴儿诞生了,平阳郡武阳位于今天中国的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而法显就出生在襄垣县的龚家庄,据古籍《高僧传》记载,法显的俗家姓龚,父母都是当地普通的农户,新生的孩子,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已先后失去三个孩子的龚氏夫妇,将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幼年的法显身上,然而,幸福的生活总是如此短暂,贫穷的家境,让法显自幼便体弱多病,三岁时一场可怕的疾病,降临在他的身上,面对法显的病症,龚氏夫妇请来的郎中,束手无策,看着奄奄一息的法显,两人痛苦万分,可是生机又在哪里呢?

 

远方佛寺的钟声,给了绝望中的龚氏夫妇,一个新的启示,山西襄垣县境内,至今有一处古老的佛教胜地,名叫仙堂寺,据襄垣县志记载,仙堂山初有寺庙时,曾有一位名僧高人,在此剃度受戒,之后悄然隐去,虽然今天我们并不知道,那位高僧是否就是日后弘法万里的法显,但正是在这所,巍峨庄严的寺庙内,让几近夭折的幼年法显,有了生的转机。

 

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人们时常把现实无法完成的希望,寄托给宗教神灵来为之实现,带着最后一点期望的龚氏夫妇,将病中的法显送进仙堂寺,此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这个孩子在菩萨的庇护下,能够健康成长,从此无病无灾。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释迦牟尼也被称为佛祖,或者佛陀。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本土盛行儒家学说的情况下,一直流传不广,然而这种文化上的垄断,很快就被公元四世纪的社会大动荡所打破。

 

公元四世纪的中国大地,是历史上最为苦难多的时期,随着西晋的灭亡,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在长江以北纷纷立国称帝,中国的北方血火纷飞,生灵涂炭,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百姓寻找不到现世中的希望和光明,佛教作为一个追求因果轮回,向信徒许诺来世幸福的宗教,正好在精神上,解脱了大众心中无尽的痛苦,于是在民间,佛教也迅速传播开来。

 

年幼的法显,就是在这样种宗教氛围下,来到寺庙之中,这个因为病重祈福,而出家为僧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见于记载被送入寺院的平民子弟。

 

公元340年,年仅三岁的法显在襄垣的仙堂山剃度出家,成为沙弥,正式踏入佛门净土,此时的法显,不仅完成了世俗向修行的转变,更获得了自己生命的重生,在仙堂寺的晨钟暮鼓下,法显逐渐长大,而学业也日益精进,此时,虔诚的信仰与执着的信念,已成为他心中最为坚实的力量,不过多么安静的修行,也抵挡不住外来尘世的喧器。

 

公元354年,法显十七岁时,后赵王朝覆灭,时间,中国北方大地,杀戮四起,惨烈的乱世,宛如人间地狱,法显的家乡也无法幸免,仙堂寺的僧人在田间收割庄家,群从战乱地区,流亡而来的难民,想要抢夺这些粮食,其他的沙弥都惊慌失措地逃走,而唯独年轻的法显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