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
表演:倪大红 撒贝宁 吴樾
(西汉)
学生:先生,先生,先生,陛下有诏。
晁错:伏胜听诏,陛下吩咐,长着免礼,皇帝制曰,闻前朝博士伏胜。
撒贝宁:汉文帝年间,文帝遍求天下能讲《尚书》之人,得知伏生精通《尚书》,专门派晁错到伏生家学习《尚书》。
晁错:晁错问先生安好,这是陛下颁赐给您的鸠杖,褒扬您岁长德高。
伏生:愧领。
晁错:先生,何日讲《书》。
伏生:晁掌故,明日即可讲《书》。
晁错:遵先生安排,学生明日再来,先生,您这是。
伏生:恭送晁掌故。
学生们:恭送晁掌故。
撒贝宁:先生。
伏生:喜而落泪,皇帝陛下知道《书》的好处,百姓的好日子有望了。
撒贝宁:先生。
伏生:你是。
撒贝宁:晚生是来自两千多年后的读书人,特来拜访。
伏生:两千多年后,你们还读《书》吗。
撒贝宁:读,我们后世尊称《书》为《尚书》。
学生:为何成为《尚书》。
伏生:《书》是上古之书。
撒贝宁:先生,特来请教《书》好在哪里。
伏生:你们说,好在哪里。
学生们:愿听先生指教。
撒贝宁:请先生指教。
伏生:《书》我读了九十多年,这里边的好处我来告诉你,我名伏胜,自幼读《书》。
(战国时期)
学生们(童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老师:过去吧。
学生们(童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老师:《尧典》乃《书》之开篇,这几句何解。
学生们(童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老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何。
学生们(童年):治水。
老师:大禹还有更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学生们(童年):定九州。
老师:哪九州,伏胜。
伏胜(童年):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老师:《禹贡》背了吗。
伏胜(童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老师:解其意吗。
伏胜(童年):禹划分土地的疆界,顺着山势行走时,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老师:伏胜答得对,齐诵。
学生们(童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伏生:我童年便读《禹贡》,就知道它的好。
撒贝宁:我们从小也读大禹治水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伏生:大禹的好,不仅只是这些。
撒贝宁:还有哪些。
伏生:你看。
(上古时期)
大禹:我,姒禹,皇帝之后,颛顼之孙,我的父亲,名唤姒鲧,帝尧命我父亲治水,九年未见其功,舜流放我父亲至羽山,又命我来治水,我怎不知其中艰难,然洪水肆虐,涂炭生灵,致饿殍千里,看这些,我怎能不迎难受命,以十三年,历经磨难,遍走华夏,访民间疾苦,与黎民同心,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大家伙:大禹定九州啦,大禹定九州啦,大禹定九州啦,大禹定九州啦,大禹定九州啦,大禹定九州啦,大禹定九州啦,大禹定九州啦,大禹定九州啦,大禹定九州啦。
大禹:华夏安定,九州初分,知道九州指哪九州吗。
男一:冀州。
男二:兖州。
男三:青州。
大禹: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还有雍州。
男四:请先说说冀州。
大禹:冀州在九州北方,以平阳为腹地,地域广大。
伏生:广大的冀州是大禹用足迹,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古人称大禹的足迹为“禹迹”。
撒贝宁:大禹说的冀州,应该就是我们今天的河北,山西两省的全境,再加上河南,山东,辽宁的一部分,这冀州相当大呀。
男五:说到冀州,我要说说壶口,我随大禹治理过壶口,我去过。
男六:我也去过。
大禹:壶口怎么样。
男七:壶口险要。
大禹:黄河怎么样。
男八:黄河泛滥。
大禹:壶口险要,黄河泛滥,我们疏凿梁山,治理壶口和龙门,疏通黄河。
伏生:大禹的父亲姒鲧以堵塞之法治水。
撒贝宁:大禹以疏通之法治水。
大禹:以黄河为主流,百川为支流,让黄河容百川而东流入海。
大家伙:好。
伏生:黄河水自此奔流而下,灌溉良田,这就是大禹治水之法。
撒贝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原来是大禹让黄河造福了百姓。
大禹:治理了壶口,为太原一带的水利奠定了基础。
撒贝宁:太原,这个名字在大禹的时候就有了吗。(《禹贡》中的“太原”相当于今山西太原一带)。人说山西好风光,搞了半天,大禹是好风光的创始人。
大禹:再说说九州之兖州,兖州在冀州之东。
伏生:济水,黄河之间是兖州。
撒贝宁:兖州应该就是今天的河北南部,河南的东北以及山东的西部。
伏生:兖州据说是先师孔子的家乡。
撒贝宁:孔子是山东曲阜人,据说属于古兖州。
伏生:为先师,感谢大禹。
大禹:感谢华夏九州生民,感谢先辈们的努力。
伏生:渤海,泰山之间为青州,我的老家就在这一带。
撒贝宁:您老的故乡在我们今天说来,那就是山东半岛,您的老家是好地方,海产丰富,虾爬子特别好吃,还得感谢大禹。
大家伙:谢谢大禹。
伏生: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是徐州,淮河与大海之间是扬州。
撒贝宁:扬州应该就是长江下游地区,差不多是我们今天说的江南一带。
伏生:扬州的田地是第九等。
撒贝宁:什么是第九等。
伏生:大禹当年把天下田地赋税分为九等,一等最高,九等最低。
撒贝宁:扬州被划为了九等,扬州在今天可是一等一的富裕呀,看来扬州人这几千年挺努力的。
伏生:扬州后来很富裕吗。
撒贝宁:江浙沪那都富得流油,当然说这些您可能不太懂。
伏生:荆山,衡山以南为荆州。
撒贝宁:荆州我熟悉,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湖北,湖南,九省通衢,我的老家武汉就在荆州。
伏生:荆州物产丰盛,你老家很好。
撒贝宁:要替家乡人谢谢大禹。
大家伙:谢大禹。
伏生:荆山,黄河之间为豫州,华山南部,怒江之间是梁州,黑水与西河间为雍州。
撒贝宁:雍州在中国的大西北,那个地方出产美玉,昆仑山下,自古就有少数民族定居,所以九州也是多民族的九州。
伏生:对,多民族的九州,物产丰盛的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就是华夏九州。
大禹:自此九州分定,四海会同,愿我华夏民族自此生生不息,愿九州生民永世昌宁,列祖先贤,请受姒禹一拜。
伏生:列祖先贤,请受伏胜一拜。
撒贝宁:列祖先贤,请受晚辈一拜。
伏生: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撒贝宁:大禹治水十三年,足迹踏遍九州。
伏生:《禹贡》让我从小而知,华夏九州从何而来,晚辈,华夏为何一体。
撒贝宁:自古就是一体。
伏生:答得好。
撒贝宁:先生教得好。
伏生:《禹贡》记载着大禹分定九州的历史。
撒贝宁:《尚书》记载了几千年前的中国。
伏生:所以我岂能不舍命护《书》。
学生们:不能。
老师:尔等能不铭记九州乎。
学生们(童年):不能。
撒贝宁:中华儿女能不敬爱大禹吗。
大家伙:不能,不能,不能。
撒贝宁:先生,一篇《禹贡》讲得我热血沸腾。
伏生:《书》的文字不易懂,所以要讲,所以我讲了一辈子。
(次日)
学生:先生,太常掌故晁错,今日前来学《书》。
伏生:我壮年时曾为秦博士,秦起焚书之火,天下《书》大都被毁,我只知国藏《书》一部,我家存一部,项羽入咸阳,一把大火,国藏之《书》化为灰烬,我家藏之《书》或为仅存的一部,我视《书》如命,我与我妻,我子,为逃兵火,带上一车《书》,坐马车出咸阳回山东老家,中途遭遇兵劫,爱子护《书》,以命相搏,被乱兵杀死,我与妻女,颠沛流离,我妻病重,那年天降大雪,小女险些冻饿致死,逃难的人真是太可怜,为取暖,要烧掉一车书简,我妻誓死力拒,哭嚎向民众,妻说,这一车《书》是爱子以命相搏,才得保全,我妻一路挨饿受冻,已经气衰力竭,我妻深知这一车《书》,如爱子性命,已经比她自己的性命更为贵重了,那一夜,我妻躺在我怀中,病亡,永远地留在了那片荒野。
撒贝宁:先生节哀。
晁错:先生莫要过于悲伤。
伏生:说来不是我舍命护《书》,是我妻,我子,我全家舍命护《书》,未曾想,千辛万苦回到家乡,家乡也遭兵火,只好将《书》藏于故宅墙内,外出避难。
晁错:先生,兵火战乱,生民皆遭涂炭,先生,受苦了。
伏生:二十余年颠沛在外,我无时无刻不挂念家中藏《书》,待天下初定,再回家园,发掘墙壁,书简多已朽毁,完整的篇目仅余二十八篇,我一生护《书》,未曾想,《书》却因我残缺大半,我愧对先人,愧对我逝去的妻儿。
晁错:先生莫要迁责自身,若不是先生拼了性命,我们就连现在这二十八篇也无从学起。
伏生:老了,不说了,今日见到晁掌故高兴,多说了一点,讲《书》。
男:开始传经。
伏生:晁掌故,代皇帝陛下前来学《书》,我就讲讲民心天意,今天咱们讲《牧誓》这一篇。
男:传《牧誓》一篇,记。
伏生: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