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作为一个文武全才,作为一个“北宋第一人”,在各方面都很杰出,我经常就想,我说是“斗士”范仲淹,就是他敢于和一切邪恶的不合规矩的,这些事件人物,去进行斗争,不管你是太后皇帝,还是宰相,范仲淹在朱家则作朱说,范中在朱家则作朱说,我们今天看来,他这个字叫“朱说”,就是说他的口才特别好,所以有“说”的这个字,而且和他辩论的人,没有谁能够辩过他。
我们先看一看,一斗刘太后,在范仲淹回到朝中的时候,范仲淹因为“烧了出格的三把火”,被宰相王曾和晏殊推荐到朝中做秘阁校理的时候,是刘太后垂帘听政,朝中的一切事情,都由刘太后做主,这一年,仁宗皇帝十九岁,他心情很好,就要求率领百官给刘太后祝寿,这件事情其实以前也干过,百官也都没有什么说的,但是初来乍到的范仲淹一看,立刻上疏,说不对,这么做是不对的,为什么说不对呢,他在奏章中说,“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他的意思就是说,你给太后祝寿,太后虽然垂帘听政,但是她是臣子,你仁宗是皇帝,你不能够北面叩拜,你最多就是上朝以后,率领大臣去后廷,以家人的形式来拜寿,这一份奏章就到了刘太后手上,刘太后看了这个奏章,就交给宰相,结果宰相什么也没说,虽然宰相什么也没说,但是推荐他的晏殊,就把他拉到一边说,你怎么能这么干呢,你怎么能这么沽名钓誉呢,你这对得起这些推荐你的人吗,你不是把我们拉下水吗,我们大家都知道。
刘太后就是历史上那个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刘太后,那是非常有权威,也有点霸道的人,一句话就可以把范仲淹和晏殊给干掉,所以晏殊吓得要死,但是范中淹有没有接受晏殊的批评呢,范仲淹把脖子一梗说,晏老师,话不能这么说,您推荐我,不就是为了让我在朝中说一些正直的话,批评时政的话吗,我这有什么错,气鼓鼓地,他走了,而且这个还没完,他回家以后,又写了一封《上资政晏侍郎书》,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说自己做得有道理,晏殊看了这个信,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幸亏宰相也没说什么,刘太后也没说什么。
正常拜寿,一切程序还按照以前的来做,这件事情就过去了,那么范仲淹有没有接受教训呢,他觉得自己上了,这么言辞激烈的一份上奏,居然大家都不理我,他就要放一个更大的“原子弹”,他放了什么“原子弹”呢,他放了一个让“太后还政”疏,就是说仁宗已经二十岁了,已经长大成人了,行了成入礼了,你刘太后就应该还政,上完以后,他就回家把门打开,坐在家里面等着人来抓他,心想,这个“原子弹”这一炸,那肯定要坐大牢,要杀头的,结果等了几天没消息,后来才知道,宰相看了这封信手都发抖,根本没有敢交上去,按说范仲淹过了一个礼拜,他应该反应过来了,这封信是多么地爆炸性的,多么要命的一封信,应该感谢宰相,但是没有,范仲淹觉得自己被侮辱了,我说得这么有道理,我这么义正词严的,这么为国为君着想的,居然你们这些宰相,不把我的信递上去,这个是一个什么样的朝廷,他就写了一封辞职信,要求到地方去,这个反应很快,第二天就批复了,到河中府去做判官,到河中府,我们说范仲淹在朝中,没有人理他,那么他到了地方以后,他会不会消停了呢,事实证明他到了地方,到了河中,他也没有消停。
以上文字稿由【幕析图像】视频硬字幕提取软件识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