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的文人有“文人圈,有的因为地域,而形成了“洛阳文人圈”,“汴京文人圈”,或者“江西文人圈”,有时候,又是因为官职,而形成了更小的一个“文人圈”,比如说“馆阁文人圈”,当秦观进士中第以后,他也终于走进了“馆阁文人圈”,秦观第一次进入“馆阁文人圈”应该是在西园雅集,当时他是以蔡州教授的身份,而秦观真正地融入汴京“馆阁文人圈”,是在西城宴集,这一次他有了“苏门学士”的殊荣。
元祐年间,苏轼跟弟弟苏辙,还有他的学生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以及好友李公麟、米芾等等,一共十六个人,在驸马王诜的私人花园西园举行聚会,跟我们今天的聚会一样,吃饭、喝酒、聊天、“照相”,这些事情是一个都不能少,可能你会问了,他们又没有照相机,那是怎么“照相”的呢,你可不要忘了,在这一帮聚会的人当中,有一流的画家李公麟,有一流的文学家苏轼,还有一流的书法家,黄庭坚、米芾等等,他们当中哪一个不能够把这一天的聚会,绘声绘色地给它记录下来呢,所以李公麟就画了一幅《西园雅集图》,而米芾就写了一篇《西园雅集图记》,因此西园雅集是“有图有真相”,还配有文字的介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这张“照片”,也就是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相传它是李公麟的原作,当然现在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张《西园雅集图》和米芾的《西园雅集图记》,内容是最为匹配的。
这个长卷一共分为五个场景,如果我们按照每个场景里的活动来给它命名的话,第一个场景,应该就叫作写诗,按照米芾《西园雅集图记》的记载,写诗场景里的主体人物,是在一张方几上面,捉笔而书的苏轼,在苏轼一旁的是李之仪和西园的主人附马王诜。第二个场景,可以叫作为作画,主体人物是李公麟,李公麟身后站的是黄庭坚和晁补之,晁补之的手是非常随意地搭在黄庭坚的肩膀上,跟黄庭坚在讨论着什么,他们二人的讨论,也引得坐在旁边看书的苏辙,不由得放下手中的书卷,侧身过来看,看看李公麟究竟在画什么,而跪在一旁看画的是张耒。第三个场景,我们可以把它叫作听乐,跟前面两个场景,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面只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正在弹阮的陈碧虚,另一个就是他的听众秦观。第四个场景是题石,他画的是正在石壁上写字的米芾,旁边还有一个人在看,另外还有一个小书童,捧着笔墨在伺候着。第五个场景应该叫作说经,画的是正在说经的圆通大师和他的听众刘巨济,旁边也有两个小侍从。
以上文字稿由【幕析图像】视频硬字幕提取软件识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