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片拍摄时,这位老人已经106岁了,他是南开大学的教授杨敬年,一位经济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1945年37岁的杨敬年考取第八届庚子赔款公费留英,取得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杨敬年回国任教,将毕生精力投注于教学科研,历经风雨,弦歌不辍,他一手创办了南开大学财政学系,并率先开设了发展经济学课程。1998年已入耄耋之年的杨先生,接到陕西人民出版社的邀请,翻译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发表于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
杨敬年:我那个时候已经90岁了,觉得精力还可以,我就答应了,这个(工作)花了11个月的工夫,每天早晨3点起来到7点,连续翻译4个小时,下午就校对。
杨敬年翻译的《国富论》,自2001年发行以来,至今已印刷15版,总计发行超过10万册,成为罕见的经济学畅销书。
杨敬年:它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一本书,一直到好几十年(后)它的经济思想就支配了各国的经济思想。
常修泽:人类文明史有几千年,但是第一本系统地提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我认为是《国富论》。
《国富论》出版后不久,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从一个在海洋中颠簸漂浮的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日不落”的世界霸主。有人说正是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奠定了英国崛起的财富之路,也有人把它比作一台思想发动机,说它使得工业化不再停留于发明机器和制造产品的阶段,真正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意义。
第三集 历史之轮
在世界文明史上,有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和一种水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艾萨克·牛顿,砸到牛顿的苹果或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枚水果。牛顿的一生著述甚多,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三卷本代表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这部“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论著”,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江晓原:几乎整个现代文明的这个工业化的基础,都是从这部书上开始的,“万有引力”这个理论,给出了所有今天的现代化机械化的所有的东西的基础。
邓晓芒:牛顿把自然哲学和数学结合起来,这就不是单纯的一个自然科学,而是一种世界观了。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出版问世,犹如一枚火种,点亮了仍在黑暗中摸索的科学界,并构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的认知体系,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江晓原:他的理论一下子就能把前面那些都包容在里面,都用它能解释,于是它就会变成一个纲领一样的东西,在这个纲领上面工作就可以工作几百年。
在文明史上,这部著作不仅参与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还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的发展变化。“法兰西思想之父”伏尔泰说,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了人类思想史上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境界。20世纪伟大的智者爱因斯坦也赞许道,今天物理学家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被牛顿的基本概念所左右,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牛顿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对于自己的伟大发现,牛顿却是如此坦言,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威斯敏斯特教堂,埋葬着一些英国的王室成员和万众敬仰的伟大人物,这里沉睡着乔叟,狄更斯,丘吉尔,克伦威尔,达尔文等彪炳史册的人物,作为第一位获得国葬待遇的自然科学家,牛顿的墓地也在这里,由天使陪伴的牛顿倚坐在一堆书旁,这一本本记录着前人成就经验的书籍,就是牛顿惊人成就的灵感源泉,也就是“巨人的肩膀”。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马可·波罗游记》,在这本描述东方见闻的游记中,马可·波罗以大量的篇幅描述了中国的富庶和繁华,宏伟壮观的都城,富丽堂皇的宫殿,发达的工商业,热闹的市集,让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心怀神往。
江晓原:它让西方人看到了东方的另一种文明,那种文明是原来的西方人没有想象过的,但是至少让他们看到了,原来除了我们的模式之外,还有那种模式人家也那么发达,比我们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