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解说词文本丨第05集:全民阅读
来源: | 作者:台词君 | 发布时间: 2025-02-25 | 111 次浏览 | 分享到:


位于浙江宁波市区的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原为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清乾隆三十七年即公元1772年,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为修撰《四库全书》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据此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为了保护藏书,范氏家族立下了极为严格的管理规定。

 

贺宇红:比如说烟酒切忌登楼,那么也就是不能携带火入内妥,也不能在酒后进入天一阁藏书楼,这个是作为它的第一条制度,那么再一个呢,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要罚不与祭一年,或者罚不与祭,如果说子孙无故拿书出去典当,他要受什么惩罚,就是不能参与祭祀。

 

此外,范氏家族还立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及“外姓人不得入阁”的规矩,直到清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著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登阁的第一人,获准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继他之后登上天一阁的外姓人,无一不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而总数也不过廖廖十余人。

 

据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始于北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相继出现过几千座藏书楼,但它们大多都像天一阁这样,很少向普通大众开放,许多书籍就这样被静置在幽暗的书橱之中,不为外人所知。

 

第五集 全民阅读

 

200810月落成的杭州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这其中有90%的面积用于接待读者,是目前国内外开放比例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我国第一家率先秉持“平等、免费、无障碍”理念的图书馆。

 

褚树青:一直没有说你必须要存包了,必须要交费了,必须要出示证件了等等,没有,我们都是自由出入,那么当一个公共图书馆可以自由穿行的时候,那么社会各种阶层的人就会频频光顾,就是在文化面前人人平等。

 

杭州图书馆在2013年曾被众多媒体关注,原因就是因为杭州图书馆,对拾荒人甚至于乞丐,这样似乎与书籍无缘的最底层民众,也同样散开了大门。

 

褚树青:他们走进图书馆,他不是一开始就走进来读书的,他一开始进来实际上是上洗手间,或者是他来搞一下卫生,就是洗洗手啊洗洗脸啊,然后他走进来看没有人管他,然后他就开始东逛西逛,然后就可以坐下来看书。

 

19世纪中期,西方就出现了公共图书馆,而中国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是由美国人韦棣华女士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文华公书林”,于1910516日正式开放。百年之后,公共图书馆已经在中国星罗棋布,根据文化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3139个。

 

褚树青:实际上公共图书馆它很重要的,它就是在承担人们终生教育社会教育这个角色,就是你学历教育的时候在学校,你走出学历教育的时候呢在图书馆。

 

张岩:图书馆是社会均衡器,在人在社会各种矛盾冲突比较尖锐的时候,图书馆作为一种公益性的社会机构,它能够起到缓冲润滑和谐社会的作用。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称谓之变的背后是人们对于读书的观念之变,那些承载着智慧与力量的书籍,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更多内容